遺囑繼承專區 》》最新重要判決

  • 分得債權之繼承人未依法定方式請求補償其損失前,不得逕解除遺產分割協議書
  • 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732號判決:「按民法第1168條固規定各繼承人就他繼承人分得之遺產負與出賣人同一之物及權利瑕疵擔保責任,惟同法第1169條明定各繼承人對於分得債權之繼承人,就分割時,或停止條件債權或未到清償期債權於清償時,債務人之支付能力負擔保之責, 與民法第352條規定出賣人除有特別約定外,不負債務人支付能力擔保責任者不同,為出賣人所無之擔保責任,乃在遺產分割為期共同繼承人間公平,故明定各繼承人應就債務人支付能力負法定賠償擔保責任,俾補償他繼承人因債務不履行所生損失,而他繼承人分得之債權既可因此法定方式獲得補償,自無許他繼承人未循該法定方式尋求補償未果前,即逕以分割所得債權之債務人欠缺支付能力為由,依債務不履行規定,解除分割契約之理。查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書約定兩造與林再興共同繼承之系爭遺產由林再興單獨繼承,並將系爭遺產全部過戶至林再興名下或由林再興指定分配,林再興則以現金給付兩造每人 420萬元,嗣林再興指定系爭房地所有權登記為林榮楨所有。惟林再興僅給付上訴人50萬元,上訴人對林再興尚有系爭債權,經上訴人訴請給付獲勝訴判決確定後,林再興仍然拒付,為原審合法確定之事實。依上說明,上訴人因系爭遺產分割協議,分得對繼承人之一林再興之系爭債權,被上訴人就系爭債權,僅按其所得部分,負法定賠償擔保責任。如林再興給付遲延,上訴人僅得向林再興及其繼承人請求履行,若林再興或其繼承人無支付能力,始應由被上訴人補償上訴人之損失,上訴人尚不得逕以林再興給付遲延解除系爭遺產分割協議書,其解除權之行使難認合法。」(審判長法官劉靜嫻,受命法官吳光釗)
    最高法院認為,基於遺產分割協議的特殊性,以及民法第1169條的規定:「遺產分割後,各繼承人按其所得部分,對於他繼承人因分割而得之債權,就遺產分割時債務人之支付能力,負擔保之責。前項債權,附有停止條件或未屆清償期者,各繼承人就應清償時債務人之支付能力,負擔保之責。」繼承人甲依遺產分割協議分得之債權,如該債權之債務人為繼承人乙,當乙給付遲延時,甲固然應向乙請求履行,惟若乙無支付能力,甲應向其他繼承人請求補償其損失,而不得逕以乙給付遲延,經催告後仍不履行,而解除遺產分割協議。
    本件當事人於判決確定後,提起再審,最高法院107年度台再字第37號判決以「民法第1168條固規定遺產分割後,各繼承人按其所得部分,對於他繼承人因分割而得之遺產,負與出賣人同一之擔保責任。惟同法第1169條亦明定各繼承人對於他繼承人因分割而得之債權,就遺產分割時,或附有停止條件或未屆清償期債權於清償時,債務人之支付能力負擔保之責。所謂因分割而得之債權,並不以屬於遺產之債權為限,應包括繼承人因遺產分割,而對於他繼承人取得之債權。蓋以為期共同繼承人間之公平,各繼承人對於他繼承人因遺產分割而得之債權,俱應擔保含繼承人在內債務人之支付能力,俾補償該他繼承人因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所生損失,並利於遺產分割後權利義務關係之安定。準此,他繼承人分得之債權,既可因此法定方式獲得補償,自無許其循該法定方式尋求補償未果前,逕以分割所得債權之債務人欠缺支付能力為由,依債務不履行規定,解除分割契約之理。」維持原確定判決之見解。(許高山律師提供)  

     

    「向律師電話或當面諮詢時,各律師是否收取談話費,依各律師事務所的經營規範,諮詢前,請先與各律師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