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專區 》》最新重要判決

  • 違約金與解約金的文字表達方式與法律效果的差異
最高法院105年台上字第169號判決:「按違約金係當事人約定契約不履行時,債務人應支付之懲罰金或損害賠償額之預定,以確保債務之履行為目的。至若當事人約定一方解除契約時,應支付他方相當之金額,則以消滅契約為目的,屬保留解除權之代價,兩者性質迥異。系爭契約第十條約定「本約簽訂後,倘甲方(即被上訴人)不買或不按約定日期付款,經乙方(即上訴人)定期催告仍不給付時,願將既付價款全部由乙方無條件沒收,抵作違約金,並解除本約。如乙方不賣或不照約履行應盡義務時亦應將已收價款如數返還與甲方外,另加倍賠償所收價款同額之損害金與甲方,本約方得解除,各無異議」等語,依其文義,前段似為違約金之約定,後段載明上訴人不賣或不照約履行時,得將已收價款返還及賠償同額款項與被上訴人後解除契約,則屬保留契約解除權之約定。果爾,必須上訴人依該後段約定解除契約,被上訴人始得據以請求上訴人返還價金及賠償同額損害金。本院前次發回意旨,就該事項已予指明,原審仍謂被上訴人於解約後,得依上開約定後段請求退還價金及違約金,不無可議。」(審判長法官陳重瑜,受命法官吳惠郁)
「違約金」與「解約金」二者法律性質不同,前者是當事人約定,契約不履行時,債務人應支付的懲罰或損害賠償額的預定,有民法第252條違約金酌減規定的適用;後者則是當事人約定一方解除契約時,應支付他方相當之金額,以消滅契約為目的,屬保留解除權之代價,且無民法第252條違約金核減的適用。本案例情形,最高法院將「本約簽訂後,倘甲方(即被上訴人)不買或不按約定日期付款,經乙方(即上訴人)定期催告仍不給付時,願將既付價款全部由乙方無條件沒收,抵作違約金,並解除本約。如乙方不賣或不照約履行應盡義務時亦應將已收價款如數返還與甲方外,另加倍賠償所收價款同額之損害金與甲方,本約方得解除,各無異議」等文句,認定前段為違約金之約定,後段為解約金的約定,如不想發生類似的紛爭,宜避免再使用類似文句。(許高山律師提供)
「向律師電話或當面諮詢時,各律師是否收取談話費,依各律師事務所的經營規範,諮詢前,請先與各律師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