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動產專區 》》最新重要判決

  • 損害賠償預定的違約金,於核減時,應首重考量債權人所受損害,不考慮債務人的主觀歸責

最高法院105年台上字第679號判決:「按違約金者,乃契約當事人以確保債務之履行為目的,約定於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或不為適當之履行時,所應支付之金錢或其他給付,以節省債權人依據債務不履行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對債務人請求損害賠償之舉證成本及期縮短訴訟之時程,並督促債務人依約履行債務。基於個人自主意思之發展、自我決定、自我拘束及自我負責之精神,並本諸契約自由原則,契約當事人對於其所約定之違約金數額,應受其約束,以貫徹私法自治之本質。至倘債務人之債務已為一部履行或當事人所約定之違約金過高者,為避免違約金制度造成違背契約正義等值之原則,法院固得比照債權人因一部履行所受之利益或參酌當事人所受損害情形,減少違約金,此觀民法第二百五十一條、第二百五十二條之規定自明。然當事人所約定之違約金,如屬損害總額預定性者,該違約金即係作為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之預定損害賠償總額,其目的旨在填補債權人因其債權不能實現而受之損害,並不具有懲罰之色彩,法院於衡量當事人所約定之違約金是否過高時,自應以債務人所應賠償債權人之金額作為主要之準據,初與債權人主觀之歸責情形無關。又關於損害賠償之範圍,民法係採完全賠償主義,除法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以填補債權人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限,民法第二百十六條第一項定有明文,故法院對於損害賠償總額預定性之違約金,應首重考量債權人實際所受之積極損害及消極損害(所失利益),以斷定其酌定之違約金是否過高。本件系爭契約所約定之違約金為賠償總額預定性違約金,兩造約定違約金之數額為買賣價款百分之二十,對造上訴人出售系爭不動產予訴外人王隆珍,該買賣價金合計六千九百三十萬元,較出售系爭不動產予上訴人所得之價金(合計五千零五萬元)高出近二千萬元,為原審所確定之事實。乃原審未調查上訴人因對造上訴人出售系爭不動產予第三人致給付不能而實際所受損害及所失利益為若干?逕以對造上訴人無故意違約之重大情節、原有履行系爭契約之誠意等非酌減違約金之事由作為酌減違約金之基礎,依上說明,自有未洽。」(審判長法官林大洋,受命法官鄭傑夫)
本判決指明「如屬損害總額預定性者,該違約金即係作為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之預定損害賠償總額,其目的旨在填補債權人因其債權不能實現而受之損害,並不具有懲罰之色彩,法院於衡量當事人所約定之違約金是否過高時,自應以債務人所應賠償債權人之金額作為主要之準據,初與債權人主觀之歸責情形無關。」此見解與最高法院29年滬上字第18號判例相同,深值參考。
另有關法院在斟酌侵害名譽權的慰撫金數額時,依最高法院104年台上字第2365號判決:「按侵害名譽權損害賠償,須行為人因故意或過失貶損他人之社會評價,而不法侵害他人之名譽,致他人受損害,方能成立。亦即行為人須具備違法性、有責性,並不法行為與損害間具有因果關係,始足當之。又侵害名譽權之非財產上損害賠償(慰撫金),除在損害之填補外,並具有慰撫之作用,及預防之機能。準此,慰撫金之量定,固得斟酌侵權行為人之故意或過失,以調整慰撫金之數額,惟仍須先行認定侵權行為人究係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之名譽權,始得據以調整其慰撫金之金額。」(本件為馬英九告民進黨損害賠償案)則是正相反對,併供參考。(許高山律師提供)

「向律師電話或當面諮詢時,各律師是否收取談話費,依各律師事務所的經營規範,諮詢前,請先與各律師確認。」